近日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出的《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》征求意见稿:禁止进口热值低于4544大卡/千克、灰分超过25%、含硫量超过1%的相对劣质煤(褐煤)。同时要求,进口商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,2010-2012年间每年有至少100万吨的进口量,有固定经营场所且有足够的仓储设施及场所。

      从利用资源的角度讲,进口煤炭无可厚非,何况市场经济条件下,限制进口要符合贸易规则。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认为,对待进口煤,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建议去规范。全国有近1000家有资质进口煤炭的企业,去年进口煤中有4000多万吨褐煤,目前进口煤中也确实有大量劣质煤,这需要有关部门配合,去规范煤炭进口,减少劣质煤对国内市场的冲击。煤炭企业中,也有不少在从事煤炭贸易, 先应该从自身做起。

  国产煤和进口煤的竞争,说到底还是成本的竞争。去年此时,华电集团煤炭事业部有关负责人说过,应该想想,为什么国产煤运到港口,还竞争不过漂洋过海而来的外国煤呢?而现在,进口煤冲击的市场已超出沿海港口,加上一次次转运,还能与当地煤炭抗衡,为什么?

  国内煤炭的成本,除了煤矿自身效率的因素,还有税费、运费的因素。目前国内稍老一点的煤企,商品煤综合售价已接近成本,有些老企业出现亏损,有些在微利运营。各企业都有自身难处,大量减产不现实。但企业内部是不是能权衡一下,对效率低、煤质差的矿井,是否能限产、停产,留些高效矿井跟进口煤比拼?去年此时,煤炭企业的库存是4000万吨,现在已到7800万吨。全社会接近3亿吨的煤炭库存中,只有这部分是掌握在煤企自己手里,能否先把这部分去掉点?税费负担过重,能否集中精力咬住不合理收费和价格调节基金,尽量要求减轻税费成本?东鼎煤泥烘干机为改善提质煤炭而努力。